地标精神 | 北京奥林匹克塔夜景照明设计
地标精神——
北京奥林匹克塔夜景照明设计
李 丽,王艺炜
(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)
1项目简介
北京奥林匹克塔建筑总高度246 m,是京北片区第一高塔,区域地标地位十分显著;无论是从机场五环路驶来,还是从景山北望中轴线,奥林匹克塔都以其现代、傲立的姿态直入眼帘,视看条件极佳,城市各尺度观看都具备高辨识度,如图1、图2所示。
如图3、图4所示,奥林匹克塔照明现状是塔冠亮度高,塔身亮度低;冠环亮度最高,但远视角可视面积小;再加上色彩较多,看上去形体略显分离,效果整体性待改善,原创“生命之树”理念未表达。冠环、冠顶、塔身亮度比为83︰7︰1。
在周边环境中,主角建筑们多彩炫色、争奇斗艳的,观光塔再通过色彩混合很难凸显。
综上分析,本次照明提升的关键点是:整体效果、纵向亮度、色彩调和,提升定位为“平日优雅凸显,节日引领风范”(图5)。
2设计理念
2.1基础与演绎结合,适合各类需求,兼顾节能
在平日基础模式下,奥林匹克塔塔身投光与点屏的配合(图6),呈现的是纯净白光的姿态,从周围颜色多姿的环境中优雅凸现,整体亮度提升。
演绎模式下,为了传达冬奥契机,向国际展示运动精神、大国风范、建筑特征等文化内涵,照明分为四个主题来演绎。四大主题传达文化经典:冰雪璀璨、奥运五环、生命源生、传统京韵(图7)。
2.2东方色彩,雅致视觉更吻合中式审美
为改善奥运区域的争奇斗艳的局面,塔身作为最高地标,色彩的使用应节制,传统绘画讲“调和色,低饱和,高级灰”,更趋和东方审美(图8),本次提升要求色彩韵味要往此达成(图9)。
通过对灯具RGBW设定亮度比率、以及对塔身使用的LED点光源灯具提出芯片位数(12bit以上)、帧刷新频率、灰度刷新频率、伽马校正、起灰值等参数,为保障多个主题模式的画面流畅度和色彩丰富性,并通过灯具的效果、光学检测,来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效果品质保驾护航。
3技术创新
3.1精准投射,避免逸散,绿色高效
1)塔身立面:塔身周边设置8组灯杆,每杆20盏极窄光束投光灯,定向投射塔身部位,光斑拼接照亮整个塔身;用最低能耗的灯具总量,比原来亮度提高了15倍(图10)。
考虑了投射距离和投射位置,对光斑的畸变进行计算,使用特殊透镜,将光斑竖向拉伸,使到达塔身的光斑与被照亮处塔身等宽,避免逸散光,防止光污染。
2)五环照明(图11):应奥组委的要求,在塔顶和底部入口加入了两组五环雕塑,照明通过模块灯组精准投光,均匀照亮五环表面,灯具结合自旋转平台与雕塑一起转动,360°还原五环色彩,保障10公里范围内的高亮度可视,成为光之地标(图12)。
五环照明通过几类方案对比,综合奥组委规范要求,采用小功率极窄光束投光灯(2.5度角)投光灯,定向投射,拼接光斑照亮五环,保障表面均匀度,且照明方式非常利于管理者后期维护,这是业主的关键要求。雕塑立于塔顶旋转底座,灯具体积小,紧贴底座安装,能跟随底座旋转,且有效减少风阻力。
3.2高效节能,绿色运营
精准投射,高效用光,避免逸散;达到绿色节能目标。建筑外立面功率密度值:平日基础模式为1.8 W/m2,主题模式为5.3 W/m2,完全实现绿色运营。整体提升后,亮度比例关系为:冠环︰塔冠︰塔身≈12︰5︰1(原83︰7︰1),达到了设计的三个提升:整体效果、纵向亮度、色彩调和。
奥林匹克塔夜景新地标,无论是从景山轴线观望,还是从机场五环路远观,都是当之无愧、引领区域的标志性夜景建筑,演绎时刻更是吸引大量广场游人观赏、拍照、形成网络传播的景观新亮点!这就是设计最初的地标精神。
项目其他相关信息:
照明设计师: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
荣浩磊,李丽,王艺炜,高帅,田洪庆,赵俊波,戎海燕,李静,尹志远,等
建筑师:本土建筑设计 崔恺,康凯,等
工程施工:北京良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
设备使用:飞利浦,中大中鸣,威权电气,等
本文刊载在《照明工程学报》2017年第28卷第3期
“本刊特邀”栏目
《照明工程学报》版权所有